鸭坦布苏病毒病(鸭黄病毒病、鸭出血性卵巢炎、鸭产蛋下降死亡综合征)综合防治方案
鸭坦布苏病毒病(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)又称鸭黄病毒病、鸭出血性卵巢炎或鸭产蛋下降-死亡综合征等,是由鸭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、烈性传染病。临床上以蛋鸭采食量下降、产蛋量骤然减少(5天内减蛋超过90%或停产)为主要症状,以卵泡膜出血、充血及卵泡变形为主要病理特征。本病自2010年春季在我国主要蛋鸭饲养区出现以来,给我国水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。
该病的病原为鸭坦布苏病毒,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恩塔亚病毒群。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,50℃以上加热1小时以上即可使病毒失活;并且病毒对酸碱敏感,当H低于7或高于10时其活性会迅速降低。常用的消毒剂,如3%氢氧化钠溶液、2%福尔马林及1%高锰酸钾溶液等对该病原都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。
鸭坦布苏病毒病除了引起蛋鸭发病外,该病毒还可引起种鸭、肉鸭及鹅发病,发病鸭中又以麻鸭感染最多,其次为樱桃谷、番鸭等。鸭坦布苏病毒通过库蚊传播,鸭子特别是家禽为其储存宿主。从鸭场内死亡麻雀体内检出鸭坦布苏病毒,提示病毒可经鸭子传播。从泄殖腔可分离到病毒,表明该病毒能经粪便排毒,污染环境、饲料、饮水、器具、运输工具等而造成传播。病鸭卵泡膜中鸭坦布苏病毒的检出率高达93%,推测该病毒可能会经卵垂直传播。该病毒在种鹅中可通过鹅胚传到下一代。